(通讯员 冯雨 王庆鲁 刘莉)9月15日晚,湖北省第二届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大赛专场培训在华中农业大学第一综合楼A202顺利举办,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陈雯莉受邀以“发现美,创造美,做微观之美的传递者”为题,为参赛者开展了细致入微的专题报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参赛单位的500余名参赛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培训。
陈雯莉教授为参赛师生开展培训
“我们举办这届赛事,旨在提升大家审美情趣的同时,推进微生物学知识的科普。”陈雯莉教授以大赛宗旨为出发点,鼓励参赛师生在微观创作中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她从参赛小组建立、方案构图设计、绘画作品创作和菌种颜色选择四个方面为参赛师生详细介绍了如何备赛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大赛。
“这一届大赛主题存在着丰富的解读空间,所以有非常多的题材都可以入画。”关于如何选择构图元素,陈雯莉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往年深受师生喜爱的创作题材:憨厚可爱的大熊猫等动物类、“四君子”梅兰竹菊等植物类,亦或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人物类、背景冬奥会等事件类……陈雯莉教授指出,只要是主题中赋有正能量的元素,都可以尝试用来创作,精巧的设计创意是微生物培养皿设计成功的秘诀。她鼓励参赛师生不必拘泥于刻板印象,要在多尝试、多创新中发现美、创造美。
如何选择作画的菌种也是参赛选手密切关心的问题,陈雯莉教授提到,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特性与培养条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绘画呈现出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她进一步指出,细菌颜色以红色、黄色、乳白色居多,生长状态更易控制,用以作画展现的笔触纤细而湿润;真菌的颜色则较为丰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絮状形态,其作画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否则作画效果将与预期设想相背离。陈雯莉教授指出,选用不同的菌种不仅要注重实际条件,还需考虑意境的表达,例如一些类似于水墨画的创作,真菌比细菌更能够体现中国画的神韵;而对于细笔线条的勾勒,细菌则更容易体现作画细节。
培训现场参赛师生认真倾听讲解
报告结束后,现场的同学踊跃提问发言。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能否将霉菌直接移植进行装饰、培养基能否拼接等问题,陈雯莉教授依次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来自10大菠菜信誉担保网的参赛队员申居正表示:“整场培训报告干货十足、收获满满,陈老师的讲授也让我们团队的备赛方向更加清晰了”。
现场参赛选手踊跃提问
据悉,湖北省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大赛由和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今年第二届比赛以“科学探索‘微’之美,青春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共有全省20余所高校、近600支队伍、2000余名师生积极报名参赛,预计参赛作品达750余份。
审核人:唐永木